“做夢都想有自己的戶口!”
“平時做夢都想有自己的戶口!”家住白沙洞的傈僳群眾胡永發(fā)激動地說。老胡是昨天接到派出所辦理落戶通知的,為此他還特意去理了發(fā),清晨六點,老胡就張羅著把一家人叫起來,走了近10里的山路來到派出所。“我家住在大山深處,過去還真不知道戶口的用處,加上山高路遠,幾次人口普查都沒有去登記,錯過了落戶的好時機。因為是‘黑人黑戶’,孩子長大了想去當學徒學手藝沒人要、想去外地打工走不了,娶了媳婦也沒法辦結婚證……,07年的時候我二兒子生病,我們連夜趕到城里,但沒有醫(yī)保也沒有新農合,匆匆看了醫(yī)生住不起院只能連夜回家!睆52歲的胡永發(fā)到他3歲的孫子胡天翼,全家都沒有戶口,無需承擔公民的基本義務,同時也享受不到相應的權利。看著日益壯大的家族卻日漸消失的存在感,老胡曾經非常彷徨。
“有了戶口,我就能考大學了!”
一位穿著民族服飾、戴著紅領巾的小女孩蹦跳著向戶籍室跑來,她是白沙洞13歲的傈僳族女孩余水珍,當問及為什么這么高興時,她說“有了戶口,我就能考大學了!”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她笑著抹去了眼角的淚水,已經小學五年級的小水珍心里明白,沒有戶口,不論在學校多努力,多想上學,再過一年自己就只能跟其他哥哥姐姐們一樣輟學離開了,在小水珍心中,戶口不僅是一紙證明,更承載著自己的希望、夢想以及未來。
“這個復雜的歷史遺留問題,
不是光憑哪個部門三五天就能夠解決的”
“他們的祖輩長期刀耕火種,沿中緬邊境線遷徙而居,過去因為不落戶口,也就不用承擔公民的義務,不用交相關的稅費!甭撟迳鐓^(qū)支書胡方元頓了頓又向記者介紹,“后來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實名制管理也越來越嚴,沒有戶口,辦不了身份證,就享受不到國家的惠農政策、并且在出行、打工、求學等方面處處受限。他們漸漸感到不便之后,開始來村里反映戶口問題。但這個復雜的歷史遺留問題,不是光憑哪個部門三五天就能夠解決的!庇浾吒惺艿剑哼@些沿邊移居傈僳群眾,由于長期的戶口缺失,沒有任何證明材料,能不能落戶?怎樣落戶?落戶在哪里?其他群眾接不接受?這些都是無法回避的難題。
“我們從未放棄,終于等到今天!”
“我們掌握這個情況有十多年了,期間也做過不少努力,但這些沿邊移居的傈僳族群眾情況十分特殊,沒有出生證等材料還是其次,更主要的是他們在邊境一帶生活,沒有固定的生產生活資料,沒有承包經營的土地,移居的風俗也導致附近的村民對他們缺乏普遍的認同感,基于上述情況,按照相應規(guī)定是不符合當前落戶條件的。這個情況我們曾多次向黨委、政府和上級公安機關報告,尋求政策支持,但一直懸而未決。直到今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下發(fā)了《關于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意見》,我們覺得突然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鑰匙……”騰沖市公安局治安大隊分管戶口管理工作的教導員王衛(wèi)祥向記者介紹,“《意見》下發(fā)后,騰沖市公安局高度重視,多次組織治安大隊、滇灘邊防派出所學習討論,分析研究政策精神,順勢而謀,想方設法解決這些傈僳群眾的戶口問題。還對沿邊移居傈僳族群眾的移居路線再次進行調查,追根溯源查找其祖籍地、原籍地,并向知情群眾逐一核實、全面摸底,制作調查筆錄127份,到沿邊移居群眾近年居住的白沙洞、棋盤石召開村民代表會,爭取當地群眾認可……”。匯集的材料及建議再一次逐級上報,終于得到以補錄遺漏人口方式落戶的政策支持。
“終于有戶口本了,快拿來看看!”
“請大家一會到籃球場領取戶口本!”滇灘邊防派出所所長沈愛軍說。
18時20分,經過現場民警一天的努力,采集照片、錄入信息、上傳制證……每個環(huán)節(jié)分工協作,緊張有序,滇灘鎮(zhèn)白沙洞、棋盤石5戶81人的戶口終于全部辦結,民警當場向群眾發(fā)放了戶口本。
“胡永發(fā)!”
“到!”
雙手緊緊捧著民警遞到手里的戶口本,老胡臉上瞬間掛滿了笑容,像帶著稀世珍寶一樣小心翼翼的走向等在一旁的家人。
“終于有戶口本了,快拿來看看!”
老胡話音未落,手里的戶口本就已經被迫不及待的兒女搶了過去……(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