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990年代初我們在騰沖城里的一次小憩。朋友對我說:走,吃燒臘去。于是就到了這個地方。我不知道燒臘為何物,可看著老板娘忙來忙去,招呼她的營生,身上打扮是黑腳傣的那種,想必就會有好吃的了。順便交待一句,在我們保山地方對傣族群眾有多種稱呼,其中衣服比較灰暗褲腳黑邊的,大家稱為“黑腳傣”,多數(shù)生活在騰沖荷花等地。無論何種傣族,他們的生活均多姿多彩,飲食新奇出彩,而且黑腳傣人口數(shù)量少,肯定有得一拼。我還正想著,燒臘就上來啦。是一些薄肉片,灰巴拉嘰的樣子。那時大家手頭還不夠?qū)捲,大大的一碗肉上來,我們兩個人吃,我心里一面埋怨同伴浪費(fèi),又想著好不容易碰上次機(jī)會,那就大方些吧。只見那肉片長約2寸、寬1寸左右,被熏得軟塌塌的,淺亮亮的,讓人直想咽著口水。我叉開筷子,夾一片入口,感覺涼涼的,咬了一口,慢慢嚼,柔柔的,潤潤的,口感極佳。沒有肥膩,只有鮮香,把簡單的肉雜做到這個地步,果然不同凡響。
我知道同伴對騰沖燒臘有了解,于是詢問詳情。朋友說:燒臘是以豬下水和豬頭部分鹵制而成,它的特點(diǎn)是皮酥肉粑、肉肥而不膩。我邊吃邊觀察,發(fā)現(xiàn)里邊豬頭料多,還有豬腳豬腸子之類,大概配以調(diào)料也是很精準(zhǔn)的,香味特別濃郁。我放眼看看跟前的場所:這是片露天空地,因?yàn)榫驮诖蠼诌叄烙嫲滋焓遣荒茈S便占用的,晚上車少人多,小生意人便自發(fā)地到這里來營生。地面上小木桌子約有三四十張,擠挨著沒有任何規(guī)距,在里邊走動要隨時提防碰到其他坐著的人。高出的地方就是老板操作的臺,有煮鍋碗盆等等,大致可看出總共有七八家老板。我回頭吃碗里的燒臘,心想怎么沒個醮水什么的,也許更加有味。這時朋友說:要不要來碗餌絲?我說好吧。朋友接著解釋:騰沖的燒臘有多種吃法,可以直接食用,可加醮水,可放芫荽等佐料拌著吃,也可以跟餌塊等炒在一起。最常見的是煮燒臘餌絲,就是拿燒臘的鹵水及燒臘肉和餌絲同煮。今天我們是先吃上點(diǎn)燒臘,等餌絲煮好,再把燒臘放下去吃,這樣燒臘是冷的餌絲是燙的,燒臘味咸濃而餌絲湯甜淡,味道絕配。我不由暗自贊嘆朋友的見多識廣,自然放慢吃燒臘的速度,想著多留下點(diǎn)給后面的節(jié)目。這時看著身邊不太明亮的白熾燈,夜幕壓得極低,坐吃夜點(diǎn)的人們,似在一個窄窄的空間活動,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個。突然便生出一種思想:白天和黑夜竟然是截然有別的,我平常覺著天寬地廣,人總在忙忙碌碌,這時的人們又是如此閑適安靜,而這何嘗不是人所生存的一種狀態(tài)。
不大會兒,餌絲端上來了,我們趕緊地吃。(李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