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亚洲中文字幕无码_日韩无码亚洲三级_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视频在线观看_最新中文av岛国无码免费播放

保山新聞網 >> 正文區(qū)

紀念建黨91周年


挖掘黨史資源 發(fā)揮紅色效應

保山新聞網   發(fā)布時間:2012-07-06 11:34:09    本網     字體:
  內容提要: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涌現了李鑫、朱家璧等黨史人物,伴生出現很多的革命遺址遺跡,挖掘這些黨史資源,理清歷史脈絡,打造黨史文化,融入龍陵縣的旅游開發(fā),發(fā)揮黨史資政、育人、存史作用,最大發(fā)揮紅色效應。

  關鍵詞:黨史人物 革命遺址 紅色效應 龍陵縣

  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地處云南省西部邊陲,國土總面積2884平方公里,有國境線19.71公里;境內最高海拔3001.7米,最低海拔535米,年平均降雨量2100毫米,素有“滇西雨屏”之稱。龍陵文化璀璨,聚寶藏珍,這里是歷史上著名的“南方絲綢之路”通道,為滇緬邊境交通要沖,是云南省著名的僑鄉(xiāng)之一,也是滇西抗日戰(zhàn)爭的主戰(zhàn)場。境內有“東方直布羅陀”之稱的松山;有“溫泉博物館”之稱的“神湯奇水”邦臘掌;有被譽為國色瑰寶的黃龍玉;有“動植物基因庫”美稱的小黑山自然保護區(qū)。龍陵歷史悠久,地靈人杰,這里孕育了眾多的歷史名人,這里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無數有志之士前仆后繼投身革命,讓革命的火炬生生不息,李鑫、朱家璧、匡沛興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每一個黨史人物、每一個革命遺址紀念設施就是一尊精神豐碑,一串串黨史人物的名字和一處處革命遺址就是一條條脊梁,是中國共產黨政治力量的象征。

  一、進一步挖掘黨史資源,認識真實的新民主主義時期龍陵黨史

  在省、市黨史研究部門的領導下,龍陵縣于2010年底完成了革命遺址普查,黨史人物代表有3人,革命遺址遺跡18處,有重大影響和保留完整的有10處。

 。ㄒ唬埩昕h黨史人物代表

  李鑫,又名李金三、李木子、目子,化名施鴻祥。1897年10月12日出生于云南省龍陵縣龍山鎮(zhèn),是中共云南地方早期組織的創(chuàng)建人、領導人之一。李鑫先后就讀于南京東南大學、國立北京農業(yè)大學。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高興地說:“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后種種猶如今日生;以前吃酒吃煙,今后重新做人,把一生交給黨!

  1926年,在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聽課的李鑫經毛澤東同志推薦,受中共廣東區(qū)委委派,回云南籌建黨組織,領導云南的革命斗爭。1926年11月組織成立了云南第一個黨組織——中共云南特別支部。李鑫參與領導了推翻唐繼堯統(tǒng)治的運動,為北伐掃除了后顧之憂。曾先后擔任國民黨云南省臨委(左派)執(zhí)行委員、云南省農民協(xié)會主席、中共云南省臨委委員等職。

  “四·一二”大屠殺之后,白色恐怖蔓延全國。李鑫也被捕入獄。他在獄中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堅持與敵人斗爭。出獄后,李鑫于1927年底轉移到滇南,深入山區(qū)和少數民族聚居區(qū)工作,發(fā)展黨員、建立黨組織,實現了省特委工作重點從昆明向滇南的轉移。

  1929年5月,李鑫在個舊被捕。被捕后他拒絕誘降,不畏嚴刑拷打,敵人無計可施。1929年5月16日,李鑫在蒙自石墻子外英勇就義,年僅32歲。犧牲之后,他的事跡在云南大地上廣為流傳,巴金先生以此為素材創(chuàng)作了中篇小說《砂丁》,并拍成電影。李鑫的犧牲,是中共云南臨時省委的重大損失,使處在幼年時期的中共云南地方組織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領導人。但他的革命貢獻被永遠銘刻在了云南的歷史豐碑上,他的革命精神為云南各族人民永遠銘記。

  朱家璧同志,1910年11月生于龍陵縣象達鄉(xiāng)朱家莊。在中共云南組織創(chuàng)始人龍陵籍共產黨員李鑫同志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鼓舞下,1938年朱家璧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9月,朱家璧積極請求奔赴抗日前線,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陳云根據中央戰(zhàn)略決策和朱家璧在滇軍中的關系,指派他回云南在滇軍中開展工作。解放戰(zhàn)爭時期,朱家璧是云南人民反蔣武裝斗爭的領導者之一, 1949年秋,朱家璧遵照縱隊的決策,完成“西進南擊,破橋阻敵”的任務。西進部隊2200余人,由朱家璧兼任司令員、政委。1949年10月初至11月末,西進部隊從尋甸款莊出發(fā),迂回轉戰(zhàn)八千余里,粉碎敵軍西逃的企圖,開辟了龍、騰新區(qū)。11月11日,朱家璧率西進部隊六團進駐龍陵縣與地下黨滇西邊區(qū)領導小組匡沛興等人會合,在龍陵縣城召開三甲會議,研究成立邊縱七支隊36團,宣布龍陵縣城和平解放;19日,西進部隊六團勝利回到龍陵象達;22日,在曉東中學球場召開軍民聯歡大會,朱家璧宣布龍陵縣臨時人民政府和滇西人民自衛(wèi)軍龍陵人民自衛(wèi)大隊正式成立。解放后,朱家璧多次回到家鄉(xiāng)龍陵縣,生活上,他要求很簡單,不講排場,離家兩三公里就下車走路回家,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他專程回鄉(xiāng)作了“愛國首先要愛鄉(xiāng)”的專題報告,鼓勵干部職工安心邊疆建設工作。1990年,朱家璧在公差途中,因車禍身受重傷,經搶救治療無效,于1992年10月27日凌晨在昆明不幸逝世,終年82歲。1994年,中共龍陵縣委、縣人民政府將朱家璧的骨灰安放在龍陵縣城西山坡公園的“朱家璧紀念亭”,在收集資料過程中,龍陵縣找到了朱家璧在延安學習時的檔案及自傳,這是一份寶貴的財富,文革期間朱家璧因檔案下落不明,被污陷為“云南的大特務”,吃了不少苦頭。 “撥亂反正”后,朱家璧又多次回到龍陵,走遍龍陵的山山水水,深入車間、廠礦、學校,題寫了“龍陵中學”校名,強調強國興縣必須重視教育,龍陵因山區(qū)多要大力發(fā)展林業(yè)等指示,想方設法為龍陵爭取建設項目,為龍陵的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匡沛興同志1910年3月10日出生于云南省龍陵縣。1935年至1937年在云南省立昆華師范就讀。1937年參加革命工作,先后在昆華師范參加黨領導的讀書會、救國會、反帝大同盟等秘密組織的活動。1937年10月在昆明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七七事變”后,參加學生抗敵后援會,進行抗日救亡宣傳活動。1938年春離開昆明,4月下旬到達延安,5月到瓦窯堡抗大一大隊學習。1939年1月,進入中共中央組織部黨員訓練班學習。1939年秋,任中央宣傳部干部教育科干事。1942年秋,到延安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室學習。1942年7月,任中央海委研究班緬甸組組長。1944年7月,轉任延安中直管理局招待所秘書。1945年9月,離開延安到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工作,后由重慶轉往仰光,任中共緬甸僑黨領導工作組組長、僑黨工委書記。1949年7月,在云南滇西領導游擊隊武裝斗爭,先后任滇西邊區(qū)黨的領導小組組長、滇西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滇西人民解放工作委員會主席、邊縱七支隊三十六團政委。1950年夏,到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辦公室工作,先后擔任李維漢、王稼祥政治秘書。1951年中聯部成立后,調入中聯部,先后任緬甸組組長,編譯室副主任、主任,十一處處長。

  “文化大革命”期間,匡沛興同志受到沖擊和迫害,1969年至1973年被下放“五七”干校勞動。1973年2月至1980年任中聯部研究室副主任、顧問。1982年12月離休,2006年1月6日去世,享年96歲。

  匡沛興同志無論是在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他始終如一地堅持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堅決貫徹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他長期從事宣傳工作和外事工作,愛崗敬業(yè),勤奮努力,認真負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堅持真理,對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的倒行逆施進行了堅決的抵制斗爭。他堅決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重大決策和決議,在1989年的政治風波和反對法輪功的斗爭中立場堅定、旗幟鮮明。

  2010年,中共龍陵縣委、龍陵縣人民政府在龍陵縣城西山坡公園,建設了“龍陵縣黨史人物陳列館”,將李鑫、朱家璧、匡沛興的革命事跡和遺物陳列給觀眾,為人們瞻仰李鑫、朱家璧、匡沛興同志提供了平臺,進一步弘揚先烈們的革命光榮傳統(tǒng)。

  (二)龍陵縣革命遺址

  1、“邊縱”七支隊36團成立、中共龍陵縣第一個黨支部成立舊址 位于龍陵縣鎮(zhèn)安鎮(zhèn)鎮(zhèn)安小學校址,是中共龍陵縣第一個黨支部成立地。1949年11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西進部隊”(邊縱第七支隊6團和3團)會合,在鎮(zhèn)康明朗開會,決定將3團2營留下作骨干,與龍陵人民自衛(wèi)大隊合編組成36團。會后,由王以中、李岳嵩、魯根帶領留下人員于12月2日到達鎮(zhèn)安,3日在鎮(zhèn)安小學球場召開大會,宣布成立36團。

  組織決定派魯根留下負責開展龍陵的地下斗爭,發(fā)展了邵志元、李成紀等一批共產黨員,并在鎮(zhèn)安小學建立了龍陵縣第一個黨支部——中共龍陵縣鎮(zhèn)安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由邵志元、李成紀、張積釗3人組成,邵志元任支部書記。

  2、曉東中學革命據點 位于龍陵縣象達鄉(xiāng)駐地,現為象達中學校址。1946年2月,中共黨組織派共產黨員張子齋、馬仲明、唐登岷、楊明、楊志和等參加曉東中學的籌建和教學工作。1948年又派董錫斗、周權、邵宗陽、李亞天等一批黨員和進步人士到曉東中學,給象達乃至整個滇西地區(qū)帶來了民主革命的火種。

  3、龍陵縣第一個黨小組成立遺址 位于龍陵縣龍新鄉(xiāng)蚌渺村坡頭寨,現為居民楊杰從居住。1949年12月,中共龍陵地下黨在當時的蚌渺保公所,即現在的楊杰從家成立了龍陵縣第一個黨小組,楊子敬任小組長,成員有尹培義、楊世存2人。

  4、龍陵縣臨時人民政府遺址 位于現龍陵縣鎮(zhèn)安鎮(zhèn)人民政府所在地。1949年11月22日,龍陵縣臨時人民政府在象達成立,朱家祥任縣長,李耀章、楊永侯任副縣長。辦公地點設在張家坡頭張劍秋宅內。12月10日,由朱家祥主持,在張劍秋家召開臨時人民政府政務會議,因鎮(zhèn)安群眾基礎比較好,決定臨時人民政府隨“邊縱”西進部隊遷往鎮(zhèn)安。11日,龍陵縣臨時人民政府遷往鎮(zhèn)安辦公。

  5、龍陵縣臨時人民政府第一次政務會議舊址 位于象達鄉(xiāng)營坡村張家坡二社15號。1949年12月10日,龍陵縣臨時人民政府第一次政務會議在這里召開,出席會議的有朱家祥、周權、趙有弼、范正、楊子敬、鐘品重、方南天、趙元龍、李亞天、董錫斗、李耀章、楊永侯等12人,大會主席為朱家祥。大會報告事項:(1)局勢轉變之具體情況報告;(2)關于當前工作的性質;(3)依據當前工作性質而切實對工作之分配。討論事項:按照縣府組織決定實際工作分配。

  6、長庚路龍陵縣常備隊起義遺址 位于龍陵縣長庚路,現為龍陵縣委老干部局。民國21年(1932)成立,有隊長1名,班長3名,團兵26名。民國24年(1935)常備中隊擴編為兩個分隊,兵員增至80名,有中隊長1名,分隊長2名,特務長1名,錄事1名,班長6名,團兵60名。裝備有毛瑟槍、馬的力槍、川造槍、赤造槍、撒七開槍、十三響槍,共計50支,彈藥3000發(fā)。民國35年(1946),常備隊減員至53名,有輕機槍1挺,步槍51支。

  1949年11月9日,朱家璧率領西進邊縱部隊由保山開赴龍陵,趙釗即率常備隊迅速離開縣城,開往龍山卡,與西進部隊接上關系,于11日正式宣布起義。常備隊起義,標志著龍陵縣和平解放。

  7、三甲會議舊址 位于龍陵縣龍山鎮(zhèn)云山社區(qū)革家坡64號,現由龍陵居民儲金龍居住。1949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副司令員朱家璧率領的西進部隊挺進龍陵縣城,朱家璧與事先在龍陵等候的匡沛興相會,龍陵和平解放。當晚,由朱家璧主持在三甲趙鎂故居召開會議。會議決定,把僑黨滇西邊區(qū)領導小組、滇西北地委保山工作組和西進部隊留下的部分領導干部,組成滇西工作領導小組,匡沛興任組長,王以中任副組長。對外稱“滇西人民解放工作委員會”,匡沛興任主席,王以中任副主席,李岳嵩、楊蘇、朱家祥為委員。會議分析了龍陵、騰沖的政治形勢,研究了斗爭策略;對建立龍陵縣臨時人民政府、建立人民武裝、爭取民族上層等工作作了具體布置。朱家祥任縣長,李耀章、楊永侯任副縣長。

  8、平達自衛(wèi)隊成立遺址 位于龍陵縣平達鄉(xiāng)糧店。1949年4~6月,為打擊“共革盟”,鄉(xiāng)鎮(zhèn)組織成立了自衛(wèi)隊。隊員由各村抽,閑時務農,戰(zhàn)時打仗。 “共革盟”被消滅后,大部分鄉(xiāng)鎮(zhèn)解散了自衛(wèi)隊。平達鄉(xiāng)因經濟條件比較好,未解散。8月,匡沛興由緬甸到象達后,派鄭華到平達鄉(xiāng)自衛(wèi)隊做工作,做通了平達自衛(wèi)隊隊長姚自仁的工作,把自衛(wèi)隊爭取過來。1949年11月22日,龍陵縣臨時人民政府成立,建立了滇西人民自衛(wèi)軍龍陵自衛(wèi)大隊,下轄4個中隊,第四中隊由平達自衛(wèi)隊編入,姚自仁任中隊長。12月3日,邊縱七支隊三十六團在鎮(zhèn)安成立,龍陵自衛(wèi)隊被編為三營。

  9、“邊縱”西進部隊惠通橋戰(zhàn)斗遺址 位于龍陵縣臘勐鄉(xiāng)與施甸縣等子鄉(xiāng)交界的怒江江面。1949年11月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副司令員朱家璧率“西進部隊”到達惠通橋,與國民黨守軍激戰(zhàn),奪取該橋,卸下橋上固定鋼繩的螺絲帽,將橋沉于江水之中;萃驊(zhàn)斗,阻止了尚在云南內地的國民黨第8軍、第26軍逃往緬甸的戰(zhàn)略企圖,配合入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四兵團將敵拖在國境內并完成聚殲的戰(zhàn)略部署,勝利完成了我軍大迂回、大包圍的西進戰(zhàn)略任務,解放了滇西的龍陵、騰沖。1950年1月動工搶修,同年4月修復通車。1974年6月,國家在惠通橋下游修建了紅旗橋,惠通橋不再使用。

  10、朱家璧紀念亭 位于龍陵縣城西山公園內。朱家璧同志是云南省龍陵縣象達鄉(xiāng)人,是龍陵縣非常有影響的黨史人物之一,1992年10月27日,朱家璧同志在昆明逝世,遵照他臨終前的遺愿將部分骨灰安放故里、永為家鄉(xiāng)大地之子的囑托,中共龍陵縣委員會、龍陵縣人民政府于1994年8月在西山公園內建亭立碑。

[1][2]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姜永華           

我要說說 】 【 打印 】 【 推薦 】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