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木成林萱草香(身邊人身邊事)
熱愛勞動的羅有凡
羅有凡照顧老伴
全家福
●20多年前,記者第一次到騰沖市清水鄉(xiāng)文興組采訪羅有凡、謝尚會一家后,曾在當時的《騰沖報》“百姓故事”欄目發(fā)表了《五子登科在文興》的文章,他們一家的故事廣為流傳。如今再次造訪的時候,這里已經徹底改變了……
一個單獨的沙發(fā)上,今年已經86歲的謝尚會斜躺著,目光有些呆滯,鼻孔里插著氧氣管。面對俯身打招呼的記者,老人家沒有太大的反應。
“我媽雙手冰冷,幾乎沒有知覺了。話也說不清,簡單的幾個詞,還得靠我們去猜。”當記者再次來到騰沖市清水鄉(xiāng)駝峰社區(qū)文興小組謝尚會家的時候,今年已經50歲,在玉溪工作的老五羅仁達,“五一”一放假就開車趕回來,一直陪伴在父母身邊,現(xiàn)在正在門廳的過道上給母親揉捏著雙手。
“你媽苦累一輩子了,現(xiàn)在終于可以好好休息了。”今年84歲,正在旁邊磨刀的羅有凡說。
一
文興小組,人們習慣叫文興村,距離清水鄉(xiāng)政府駐地7公里,與騰沖南部的梁河縣毗鄰。再次造訪的時候,這里已經徹底改變了原來的模樣。
早前,這里叫冷飯寨。大家早出晚歸地干活,但還是吃不飽,更別說一年四季都能吃上一頓熱乎飯了。如今,寨子人丁興旺,已經發(fā)展到82戶320多人,僅畢業(yè)出去的大學生就有30多人。
大煉鋼鐵的時候,周圍的山都被砍了,光禿禿的。包產到戶后,人們開始在光山上種茶葉,栽樹。十多年前,大家對林木進行改造升級,替換種植經濟林,還大面積發(fā)展林下種植,僅草果就有1000多畝,茯苓也有200多畝?,F(xiàn)在,人均純收入接近15000元。
2014年,村里爭取到了項目款,把原來難走的5公里出村道路修成了5米寬的水泥路。大量年輕人外出務工,又回來蓋起了小洋樓。
二
和文興村一樣,20多年間,謝尚會一家的家境也在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
第一次來采訪謝尚會一家是2002年3月29日。記者和時任清水鄉(xiāng)黨委副書記的高登澤在兩位老人還沒有下地干活之前就趕來,把他們堵在了家里。
1940年,老羅的父親建蓋了一間正房。1984年,隨著6個孩子逐漸長大,住房緊張,羅有凡就和老伴謝尚會加建了房子,與老正房一起形成了一個四合院。2015年,弟兄們將老正房和東廂房拆了,建起了兩層大木架房,解決了一大家子的住房問題。
“我母親舍不得拆面房和西廂房,說是留個念想。”正在西廂房做飯的大姐竹翠說。大姐排行老二,高中畢業(yè)后,嫁到了隔壁村。
按摩結束,羅仁達將母親抱到堂屋的長沙發(fā)上平躺著,然后拿起一本書給她念起來。正在聊天的時候,在清水鄉(xiāng)政府綜治辦工作的老四羅仁欽也趕了回來。盡管他和愛人已經在城里安了家,但羅仁欽還是隔三岔五地和愛人來看老人。這些年,因為工作就在家邊,謝尚會夫婦見得最多的是羅仁欽。羅仁欽工作上是把好手,2023年還被評為云南省調解能手。
老大羅仁幸,曾任騰沖一中校長,教書育人一輩子,桃李滿天下。退休后,他被返聘為保山曙光中學的校長,平時很忙。老二退休后,也被聘請到了曙光中學。只要一放假,兄弟二人就立馬趕回來陪老人。
“過去一直在外,很少回來?,F(xiàn)在有時間了,多陪陪老人,心里踏實。”老三羅仁助從攀枝花的國企退休后回到老家,專門陪在老人身邊。
三
“你上次來寫的文章,家里還收藏著呢。”羅仁欽告訴記者。“只是你這次來,我媽不能和你說話了。想想過去,他們真的很苦。”
第一次采訪結束后,記者在《騰沖報》“百姓故事”欄目發(fā)表了《五子登科在文興》的文章,他們一家的故事廣為流傳……
由于家里孩子多,大集體的時候,也是一家最苦的時候。那時,最大的問題就是吃不飽,為了讓孩子們吃飽,夫妻倆就在房前屋后偷偷種些小菜。被村里知道后,就到他家來,對小菜的產量進行評估。到分糧食時,就用小菜沖抵分得的糧食。所以,當時村里流傳著“辣子樹上長谷子”的老話。
包產到戶后,老羅家人多,分到了24畝多的稻田。后來,孩子一個個出去讀書,按政策,人頭上的田地就要退回村里。到最后,家里還有不到10畝的田地。
都說,兒多母苦。那時候,為了解決一家人的吃飯問題,老羅邊放牛,邊扭棕繩,即使晚上烤火的時候也不閑著。一到街子天,就把棕繩背到集市上去賣,給孩子們湊學費。家里養(yǎng)了幾頭老母豬,專門賣了給孩子們準備學費和路費。再苦再累,夜里回到家,還要把一大家子的衣服挑到村頭的溝里去洗。后來,羅有凡還在寨子里開起了第一個小商店,既為村民帶來便利,也能賺點小錢貼補家用。
孩子們上學期間,交不起電費,也沒錢買煤油,就到松林里去砍松樹明子回來,曬干后給孩子們照明。有時,孩子們瞌睡來了,就端一盆冷水來,讓孩子們把腳放在盆里,堅持學習,時間不到不準睡覺。
四
“我們家教育孩子的事,都是她在做。”磨完刀的羅有凡坐到記者身邊說,“她教育孩子有一套,我不插嘴。”
謝尚會從不打罵孩子。她常說,不要開口就罵孩子,要好好說話。你罵孩子,孩子心里肯定有氣,氣不順,對著干起來,哪個都不討好,也不會有效果。
她教育孩子不要懶,要養(yǎng)成空手出門,抱柴歸家的習慣。她還說,無論怎么窮,別人的東西堅決不能拿。要讓家里的日子好過,就要爭氣讀書。
她鼓勵孩子要力爭上游,也對老羅說,多苦些,多做些,把日子過好,過在人后會被人家笑話,會害羞。就是“會害羞”這么一個簡單樸素的理念,讓他們一輩子起早貪黑地攜手走了過來。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子女們從小就知道體諒父母,都不淘氣,放學回到家,就幫著干半天活,好在5個孩子個個都有了出息。
結婚67年,老兩口從來沒有紅過臉,更沒有吵過架。在謝尚會眼中,羅有凡話不多,老實厚道。干活回到家,誰也舍不得閑,兩人分工明確,謝尚會做飯、洗碗、喂豬,羅有凡編籃子、縫蓑衣、扭棕繩,什么能賣錢就干什么。
在羅有凡眼中,謝尚會勤快節(jié)約。他經常開玩笑說,娶一個懶人得閑、娶一個饞人得吃。但他的話里,明顯地露著驕傲,因為自己娶了一個會過日子的好媳婦。
如今,羅有凡夫婦子女成器,家庭和睦,日子越過越紅火。在村里建沼氣池等公益事業(yè)和鄰里孩子上學就業(yè)等方面,羅家兄弟們都會盡可能地給予幫助和支持,回報著文興這個滋養(yǎng)了自己的小山村。
幾十年來,羅有凡一家一直是周圍村寨學習的榜樣和人們教育孩子的樣板,他們續(xù)寫著“五子登科在文興”的故事。
五
這么多年來,一大家子都各忙各的,很少有全部聚齊的時候。只有老兩口過生日和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才基本能聚齊。
謝尚會80大壽這一天,是一大家子聚得最齊、最熱鬧的時候,三代21人,老兩口樂得合不攏嘴。
那天,孫女羅秋給奶奶寫了一副壽聯(lián):“福獲慈萱人不老,喜彌壽樹歲長春。”六年過去了,壽聯(lián)有些泛黃,但一直掛在相框里。
也就是這一天,謝尚會把所有孫輩集中在門廳的過道里,主動要求給他們講幾句。那一次,謝尚會從家庭的過去講到現(xiàn)在,告誡孩子們要勤快,要節(jié)約,要團結,要好好學習,要爭氣……老人講了很多,孩子們聽得認真。
結束的時候,大孫子接過奶奶的話,像一個成年人一樣進行了總結,還借機對弟弟妹妹們“教育”了一番。
此情此景,長輩們看在眼里,樂在心里,既想笑,又笑不出來。六年過去了,這事還一直被長輩們津津樂道,每次聚會的時候,都要提起。
說起現(xiàn)在的情況,羅有凡依舊閑不住。他現(xiàn)在年紀大了,不種田了,但還是經常到處轉轉。對此,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論:“活動著些,身體就好,能多吃一碗飯,孩子們就會放心。”
這幾年,辛苦了一輩子的謝尚會,身體狀況越來越糟糕。幾年前,子女們還帶著母親到處去看醫(yī)生,也幾次住院,但老人一輩子積勞成疾,已經無法從根本上進行治療,只好在家靜養(yǎng)。尤其是2023年后,謝尚會已經基本不能動彈了,飯量也很少。
吃飯的時候,羅有凡端著碗,習慣性地坐到謝尚會的身邊,自己吃一口,就喂謝尚會一口,還時不時地對老伴說著什么。盡管老伴沒有應答,但他還一直在說……
離開的時候,記者想起了1995年他們家新房落成時,原騰沖一中校長劉振東先生給他們家題書的一副堂屋門聯(lián):“德業(yè)期世守孝悌,門庭鄉(xiāng)里頌;文風冀家傳耕讀,故事兒孫銘。”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