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土罐烤茶香味濃 飛出深山俏市場
本網訊 在施甸縣,土罐茶最先是當地高海拔地區(qū)布朗族的一種飲茶方式,后來逐漸被當地各民族喜愛,一個土瓦罐、一把黑水壺、幾個老朋友,在火塘旁邊煨邊飲,沒有火塘還真喝不到這個味。如今,施甸“土罐茶制作技藝”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其系列產品帶著濃濃的鄉(xiāng)愁出山,走俏市場。
眼下,在施甸縣善洲林場周邊,一棵棵茶樹吐綠新芽,茶農們正忙著采摘鮮葉。作為施甸土罐茶的原材料,生長于林間的茶樹,為村民們帶來了一筆不小的財富。周應畢是施甸縣酒房鄉(xiāng)舊寨村村民,這兩天采摘鮮葉成了全家人的主要任務。
“茶樹齡大一點的,鮮葉都能收到30元一斤,樹齡小一點的能收到7至8元一斤。”周應畢說,在沒有進行土罐茶生產之前,鮮葉只能賣到3元一斤。
在善洲林場附近的村寨,幾乎家家戶戶有茶園,祖祖輩輩喝土罐茶,2014年,在外打拼多年的80后布朗族青年吳金翠,帶著對土罐茶的這種特別情感,從上?;氐搅死霞沂┑榭h姚關鎮(zhèn),辦起了茶廠、成立了合作社、建起了生產線,硬是把這一傳統(tǒng)的“家鄉(xiāng)寶”推向了省內外市場。
“我試做了一部分土罐茶,給我身邊的朋友喝,他們都非常喜歡這個味道,我要把這個茶做成商品,讓在高樓大廈的人也能喝到火塘邊的烤茶香。”吳金翠說。
通過向父老鄉(xiāng)親請教、到臨滄等地考察后,吳金翠決定用土爐代替瓦罐烘烤,反復實驗后成功做出了味道純正的土罐茶。
把鮮茶葉攤青、殺青、攤晾、燜黃、揉捻、日曬后,保存2至3個月,再裝進土爐里,用60多個小時的烘焙后,茶葉被烤得不生不焦、色澤油亮、散發(fā)著陣陣濃烈的烤茶香。
吳金翠把制作成功的第一批產品推送給朋友、茶客、茶館,在受到好評的同時,也獲得了在制作工藝,飲茶方式和飲茶用具方面的建議。
2019年,吳金翠為施甸土罐茶注冊了“一洺香淳”品牌商標,2022年,施甸“土罐茶制作技藝”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為了提升土罐茶的生產質量,吳金翠與當地65戶有一定生產經驗的茶農、8名土罐茶傳承人形成了長期合作關系,讓資金、資源、技藝三者融合,釋放出更為持久的生命力。
“目前有3個茶葉初制所,除了做土罐茶,還做一部分爐青茶、白茶。”吳金翠介紹,今年預計制作土罐茶15噸,主要銷往保山、昆明、上海、北京等地。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