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陽區(qū)河圖街道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的探索之路
今年7月,隆陽區(qū)河圖街道大官廟社區(qū)修路,因封閉施工難以進出,群眾只能繞道而行。“沒有一名群眾上訪,甚至聽不到一句怨言”。這讓街道黨工委書記張祚仁倍感欣慰。“要在以前,晴天,會有愛美的姑娘找上門質問走路灰大糊一臉該如何解決。下雨,滑跤、跌摩托的群眾會到街道討理要說法。”張祚仁輕松的話語卻道出了民心轉變和背后的不易。
志愿服務隊整治社區(qū)環(huán)境衛(wèi)生
近年來,針對地處隆陽城郊、農村轉型發(fā)展和城市建設需要所帶來的痛點、難點、熱點問題,河圖街道以黨建為引領,不斷探索、建立社會治理共同體,以服務群眾安定民心為落腳點,筑牢平安穩(wěn)定防線,走出了一條有力度、有精度、有溫度的基層社會治理新路,2019年至2021年,河圖街道連續(xù)3年群眾安全感滿意度調查排名全區(qū)第一。
黨建引領 祛除痛點有力度
河圖街道戶籍人口4萬余人,2010年以來,因產業(yè)發(fā)展和城市建設的需要,涉及大拆大建的人口就達3萬多人。這讓本就人口結構復雜、利益沖突多、社會治安壓力大的河圖街道面臨著新考驗。因資產歸屬有爭議、拆遷款項分配不均、對未來生活和發(fā)展考慮角度不同等導致的家庭成員之間、家庭和集體之間、集體和社會面之間的各種新舊矛盾糾紛交織疊加,而處于基層治理神經末梢的社區(qū)、村民小組里的一些干部,思想意識和工作作風也在社會變革和轉型中發(fā)生了改變。“私心重,執(zhí)行力差,內斗內耗現象突出。”街道黨工委書記張祚仁給以前的河圖基層黨組織下了這樣的評語。
沒有穩(wěn)定,何談發(fā)展?河圖的“亂”成為街道最大痛點。
志愿者開展反電信詐騙宣傳
組織強才能民心穩(wěn)。面對這種情勢,河圖街道黨工委以黨建為引領,采取領導掛包、劃分網格、定期召開聯(lián)席會的方式,建立起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同時,對10個社區(qū)中6個軟弱渙散的社區(qū)“兩委”班子進行了優(yōu)化,從街道選派或通過換屆選舉把公道正派能力強的青年吸納到社區(qū)“兩委”班子中。在此基礎上,街道整合黨建、政務、社會服務資源,共建設黨群服務中心11個,將基層黨建、脫貧攻堅、人居環(huán)境提升、社會治理等多項工作融合開展。依托54個黨組織,92個黨小組,街道建立起10支信訪信息收集摸排隊伍,把1316名黨員植根于群眾中間,讓他們既做宣傳員、信息員,又做服務員、調解員,為預防、發(fā)現、化解、處置信訪活動及各類矛盾糾紛贏得了主動。
以黨建為引領,使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各社區(qū)因地制宜、大膽創(chuàng)新,探索出了很多切實有效的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子:“一核多元、一網統(tǒng)籌、一呼百應”的共建共治模式,讓金竹林被評為“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推動組織、產業(yè)、人才、文化、生態(tài)五振興,讓大官廟變身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社區(qū)”;河上村社區(qū)實施“治根、治會、治學、治教”4項舉措,實現了從后進到先進的蛻變……
黨員入戶
黨員也成為街道綜治維穩(wěn)的中堅力量和模范先鋒。因前任社區(qū)干部在經濟方面的問題,引起矛盾糾紛集中爆發(fā),街道干部王海濤臨危受命,到青陽社區(qū)擔任黨總支書記、主任,通過建立“廉審會”制度,將監(jiān)督“探頭”裝到群眾心中,僅一年時間,就把社區(qū)治理得井井有條;大官廟社區(qū)黨總支書記、主任張強云將自己應得的征地拆遷補償款170余萬元分發(fā)給官屯群眾,婚后3天便奔走于田間地頭講政策、做宣傳、撕口子、拔釘子、問民意;為了不讓已經買地置業(yè)的群眾因征地拆遷補償款未能及時下發(fā)而蒙受損失,街道干部甚至以自己的房產作為抵押,借款給群眾……
協(xié)作共治 破解難點有精度
老年協(xié)會既是老年人開展活動的陣地,又是調處鄰里矛盾糾紛的主力。女子健身隊負責組織婦女開展體育文化活動,同時又承擔著化解感情糾紛、調處家庭矛盾的職責,護校護企隊成員既是企業(yè)職工和教師又是各自單位的安全防護員、法治宣傳員……在河圖街道,每一名社會組織的成員都有多重角色。
基層社會治理的難點在于落細落小,稍不留神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的矛盾就會釀成大糾紛甚至是刑事案件,而僅靠街道、社區(qū)干部以及派出所、司法所的力量難以防范管控。“只有充分發(fā)揮群眾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主體作用,才能建立起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負責綜治維穩(wěn)工作的河圖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張永標說道。
志愿服務
著眼于群眾多層次、差異化、個性化的需求,街道把社區(qū)干部、黨員、群眾以及企業(yè)員工、學校老師和學生等發(fā)動起來,組成各類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的群防群治隊伍。截至目前,各社區(qū)成立“治保會”“紅袖標”志愿者隊伍52支,這些群眾充分發(fā)揮了“巡防員”“宣傳員”“服務員”“調解員”作用,成為社會治理的主力軍。與此對應,街道完善了“人民調解委員會”機制,建立了矛盾糾紛及信訪事項對接三級三調制度,對信訪行為和矛盾糾紛采取“訪調對接”的方式進行調處。
按照“格中有網、網里有人、人盡其責”的網格治理模式,街道把7000多戶居民以每10戶為一個單元劃分為807個網格,把社會治理和社區(qū)各項工作結合起來實行精細化管理。在實踐中,街道把申辦公租房的權力賦予社區(qū),把救濟救助的申報權力賦予各小組長,把疫情防控嚴控出行的權力下放給一線網格員。這些最敏感最易出矛盾的事情,讓離群眾最近、最知道底細、最具有發(fā)言權的人去處理。家族之間起矛盾,兒女之間有爭執(zhí),老年協(xié)會成員就會出動,通過說親情、擺事實、講道理慢慢化解;夫妻感情不和、婆媳有嫌隙、鄰里有矛盾,女子健身隊或女子調解隊就會上門勸說、疏導。“都是身邊的人,相互熟悉、彼此了解,說服、勸解在點上、能共情,很多基層矛盾用這樣的方式調處既妥帖又能控制好分寸。”從事信訪工作17年的徐建成說。
服務群眾 關切熱點有溫度
“以后住哪里?生活怎么辦?”在河圖,這些問題是每一戶拆遷戶最擔心的事。為了安定人心,街道從群眾最關切、意見最大的事入手。針對路難走,交通堵塞等問題,修建了三縱三橫路網。為盡快讓群眾搬入新家,街道與云南省城鄉(xiāng)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滇西區(qū)域公司、昌源水務二公司就棚改安置房2期動工區(qū)域內水管改道事宜進行了協(xié)商,推動了工程的進度,并解決了社區(qū)未動遷群眾的飲水問題。隨著街道美麗鄉(xiāng)村建設行動的實施,一度因城市規(guī)劃、建設不允許群眾拆舊建新的規(guī)定被廢止,河圖掀起了建家建院熱潮,通過實施“四水同收”及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村容村貌不斷改善、人居環(huán)境得到提升。“群眾的生活剛性需求得到滿足,人心自然也就穩(wěn)定了”徐建成說道。
開展消防安全知識宣傳
不僅如此,為了更精準地服務好群眾,街道干部每月都有入戶任務,通過面對面溝通交流,了解群眾的困難和需求,為他們排憂解難。街道還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要求每名干部要為掛包對象解決2件至3件急難愁盼的事,并限時辦結。截至目前,街道1300余名黨員,73名干部,共為群眾辦實事173件。
群眾的安心還來自所處環(huán)境的安全。采用政企合作的方式,河圖街道建立了“智慧河圖”一體化管理服務系統(tǒng),為街道構筑了基層社會治理“人防”與“技防”兩張網,并將街道智慧平臺、派出所指揮中心、社區(qū)綜治中心和居民手機App對接,形成上下聯(lián)動的信息網絡。利用“雪亮工程”和居民家中安裝的視頻監(jiān)控攝像頭,對社區(qū)重點人群、重點場所進行監(jiān)控,發(fā)揮平臺的互動功能。目前共建綜治中心11個,公共場所安裝攝像頭152個,居民家中安裝351個,安裝率為32%。結合“雷劍行動”,組織派出所、司法所、綜治辦開展大走訪、大整治專項行動,發(fā)動治保力量走訪重點人員,開展行業(yè)場所清理整治行動。
入戶調解
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河圖街道用勇?lián)?、勤作為的工作作風擔負起了“連心橋”“穩(wěn)壓器”“定海針”的作用。“警燈隨時閃爍,天天有人巡邏,讓人感覺很安全。”“大事小事有人管,遇事有難有人幫,對此我很滿意”。這是河圖群眾在安全感滿意度調查中說得最多的話。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