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英往事
毛澤東主席接見李正英并與之親切握手
大寨坡梯田
李正英(左一)
老麥村大寨坡
李正英,女,漢族,生于1932年,施甸縣老麥鄉(xiāng)老麥村大寨坡人。1950年,云南解放后,年滿18歲的李正英與寨子窮人一起翻身得解放。她在土改工作隊的啟發(fā)教育下,積極參加農會組織,成為減租退押、清匪反霸、土地改革的骨干。
李正英在大寨坡帶領群眾開溝引水,將坡地改為梯田、梯地,同時帶頭科學種植,改革耕作制度,發(fā)展生產,保證了大寨坡連續(xù)三年喜獲豐收。在老麥地一帶還流傳著她的一句口頭禪:“人要富,養(yǎng)殖栽果樹,才是條出路。”現(xiàn)在,大寨坡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桃、李、梨村。1952年,李正英被評為云南省勞動模范,并出席云南省勞動模范表彰大會。1953年,李正英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英模群英會。會上,她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并榮獲毛澤東主席紀念章一枚。
1954年2月,李正英被保山專區(qū)以“勞動模范”推薦為慰問團團員,到北京后被分配到“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到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愿軍。
李正英幼時家境貧寒,父母以幫人種地為生,因家庭貧困,初小二年級便輟學回家?guī)椭鶍尭畈莘咆i。1949年,年滿17歲的李正英由爹媽做主將她許配給了老麥地的張金書。1949年7月,張金書被“三丁抽一”抓去當國民黨兵。據(jù)張金書的弟弟張金安在一份材料說:“哥哥過去干了五個月的國民黨,以后又參加了工作。”
要說張金書,也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優(yōu)秀青年。1949年12月9日隨所在部隊參加盧漢起義后回鄉(xiāng)參加民兵組織。在保山縣第四區(qū)武裝班參加革命工作。隨區(qū)政府住潘家莊。1950年9月23日,地方土匪偷襲區(qū)公所,張金書與武裝班奮力抵抗,張金書在與土匪在交戰(zhàn)中不幸中彈犧牲。
噩耗傳來,李正英不顧家人的勸阻,只身一人奔到4公里以外的老麥地去送別未婚夫。
《施甸縣志》這樣記載:“張金書,男,1930年1月生,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老麥鄉(xiāng)老麥村民委員會人。1949年12月參加革命,在原保山縣施甸第四區(qū)(今保山市施甸縣由旺鎮(zhèn))武裝班當戰(zhàn)士。1950年9月23日,在由旺潘家莊與土匪戰(zhàn)斗中光榮犧牲?,F(xiàn)安葬在老麥鄉(xiāng)老麥村其家祖墳中。”
張金書安葬后,李正英回到了大寨坡。她把內心的悲哀壓在心底,一心投入土地改革運動。李正英看到大寨坡歷年來糧食產量較低的主要原因就是缺水。于是,李正英就帶領大寨坡青年,采用土辦法開挖溝渠幾公里,抗旱保苗,保證了新分到土地的農戶按節(jié)令栽插,戰(zhàn)勝了各種自然災害,使當年糧食產量翻了三倍。1952年,在李正英的帶領下,邀約了大寨坡15戶農戶成立了保山縣(今隆陽區(qū)前身)山區(qū)第一個互助組——“李正英互助組”,并任互助組組長。
有一次,大寨坡后山山林失火,李正英帶領全寨子男女老少全力上山撲火,帶頭封堵火路,為保護森林和人民群眾財產做出來巨大貢獻。
李正英的侄孫子李玉軍說:“這棵梨樹就是當年我姑太(李正英)栽下的。”
大寨坡在李正英的帶領下,開溝引水,將坡地改為梯田梯地,同時帶頭科學種植,改革耕作制度,發(fā)展生產,保證了大寨坡連續(xù)三年(1951—1953年)喜獲豐收。
1953年,李正英榮獲云南省優(yōu)撫模范獎章。當年,李正英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英模群英會。在群英會上,李正英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并榮獲毛澤東主席紀念章一枚。在北京,毛澤東主席與李正英握手,鼓勵她保持優(yōu)良作風再立新功。
2021年6月27日,筆者有幸找到了李正英的妹妹李正芹(1937年出生)老人。李正芹介紹說:“我姐姐李正英在解放初期帶領青少年積極參加土改工作,帶領寨子人一起開荒引水造梯田。讓大寨坡的糧食產量翻了幾番。”
1954年2月,中央決定組織“全國人民慰問人民解放軍代表團”,分赴各地慰問解放軍,向部隊傳達黨、政府和全國人民對解放軍的關懷,宣傳4年來經濟建設的偉大成就,鼓勵全軍積極支援和參加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以保衛(wèi)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這次慰問團規(guī)格高,陣容龐大,慰問團總團設在北京,推選董必武為慰問團總團長,陳叔通等二十八人為副總團長。華北、東北、華東、西南、西北、中南等各大行政區(qū)及中國人民志愿軍各組成一個總分團。慰問團代表包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民族、各階層人士以及革命烈士家屬和革命軍人家屬、勞動模范、模范復員轉業(yè)軍人和革命殘廢軍人,以及著名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常香玉、紅線女等都是慰問團成員。李正英被保山專區(qū)以“勞動模范”推薦為慰問團團員。到北京后,被分配到“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到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愿軍。
在朝鮮慰問期間,中國人民志愿軍總部向慰問團團員贈送祖國錦繡河山(絲綢制品)、朝鮮錢幣和毛主席像。代表團受到朝鮮人民共和國主席金日成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并榮獲朝鮮人民共和國紀念章一枚。
慰問團回國后,李正英回到了保山,先后到地區(qū)的黨政機關、廠礦、學校及各縣巡回報告23場次,加強了愛國主義教育,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熱潮。
宣講結束后,李正英仍然回到老麥村大寨坡。她帶領大寨坡互助組農戶發(fā)展生產,改變村容村貌。1954年3月,保場鄉(xiāng)楊輝村、老麥鄉(xiāng)以大寨坡互助組為基礎,辦起了初級農業(yè)合作社,毛占蘭和李正英分別當選為社長。1954年,李正英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至1960年,歷任保山縣(今隆陽區(qū)的前身)縣委委員。
李正英回到家鄉(xiāng)后,總想著朝鮮戰(zhàn)場上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勇事跡和奉獻精神,又動員張金書的弟弟張金安應征入伍,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1955年3月,張金安光榮應征入伍,在0061部隊獨立工兵營六分隊二連當上等兵,195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張金安應征入伍后,張家再次托人到大寨坡李家提親,希望李家繼續(xù)延續(xù)張李兩家的姻緣關系。李家在征得李正英的同意后,答應了張家的請求。于是,李正英于1956年與回家探親的張金安結為伉儷。
張金安返回部隊后,李正英在(第五區(qū))區(qū)政府的指導下,將老麥地幾個初級農業(yè)合作社的60戶農戶組織在一起,成立了老麥高級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李正英擔任農業(yè)合作社社長。1958年,她被調任區(qū)公所婦女主任。張金安也于1958年年底復員。
李正英與張金安結婚后,由于長期忙于區(qū)里的工作,回家時間不多,結婚幾年一直沒有生下兒女。張家公婆也為生兒育女的事對兒媳有些怨言,加上社會輿論的壓力,李正英不得不于1961年辭去區(qū)里的工作回到老麥地?;氐嚼消湹睾?,李正英并沒有整天在家閑著,而是繼續(xù)擔起了老麥自然村的基層工作。 幾年后,李正英生育了兩男兩女。長子張志長、次子張志柏,長女張建芹、小女張建鳳。在而后的十多年里,李正英除了搞好自然村的工作,相夫教子,深得鄉(xiāng)親鄰里的贊譽和愛戴。1973年,李正英因突發(fā)心臟病去世,終年41歲。
徐幸光 文/圖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錢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