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兩次趕著馬幫隨楊善洲同志進山
采訪對象:蔣中應,漢族,1941年4月生,施甸縣酒房鄉(xiāng)擺田村中寨一組村民。保山市政協(xié)第一屆、第二屆政協(xié)委員。
采訪組:李曉梅 詹應澤 張原華 徐永標
采訪時間:2021年12月29日
采訪地點:蔣中應同志家中
采訪組:蔣中應同志,您好!您曾兩次送楊善洲同志一行上大亮山建林場,您還記得當時是什么情形嗎?
蔣中應:雖然那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但我大致還記得送楊善洲老書記一行進山時的許多情節(jié)。
在老書記進山正式建場的頭一年,大約是1987年的9月間,老書記帶來十多個人。據(jù)介紹,當中還有幾個是省里和地區(qū)派來的工程技術員。老書記通過原來擔任過林業(yè)局副局長的楊漢章找到了我,要我趕騾子送老書記他們進大亮山搞造林勘測。第二次正式進山建場之時,楊漢章又來找到我。不久,楊善洲老書記他們就來了,那是1988年3月份的一個中午,當時老書記帶著楊光璧、自學洪、蔣從德等十多個人從施甸運來好多用物家具,記得其中還有一部發(fā)報機(電臺)。東西就安放在擺田村的養(yǎng)老院門口。因為東西太多,我家騾子不夠,又約了另外兩家人,湊足十八匹騾子一起幫忙。
采訪組:兩次進山讓您覺得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蔣中應:記得第一次送老書記他們進山時,我趕去兩匹騾子,一去就是六、七天。有一天夜里在酒房白石頭水庫附近宿營時,我們聽到有豹子吼叫,老書記叫大家不要怕,告訴大家只要把馬燈點亮,燒個火塘就沒事了。老書記他們第二次進山,就好比上前線打仗一樣,那天進大亮山的人,連我們趕馬人足足有十八個,正好與我們馬幫的騾馬同數(shù)。我們急急忙忙捆好了馱子,然后就打馬啟程進山。出發(fā)時我見老書記還背著一包行李,有個年輕人說幫他拿,老書記還是堅持要自己背。他說一個人拿一點,就可以減輕馬幫很大負擔。當時老書記他們還在張家大坪子搭了一個軍用帆布帳篷,這就算是大亮山林場最初的指揮部了。后來聽說老書記不住帳篷,卻硬要住在用樹杈搭起的窩棚里,說是樹窩棚好住、熱乎。其實我看他是特意讓給那幾個年輕的技術員住的。
采訪組:當時林場的條件怎么樣?
蔣中應:當時在大亮山生活,那是在電影里才看得到的“苦行僧”玩命修行的做法。冬天還好,即便是天氣多么寒冷,但因山高太陽出得早,凍僵的身體暖和得較快一些。而一到雨水天,又是刮風、又是下雨,那種在深山里承受陰雨、風寒困擾的滋味才叫活受罪。整天雨霧朦朧,能見度很低,有時幾乎伸手不見五指,白天走山路、干活都幾乎要捏手電筒、提馬燈。后來我在與林場里的人閑聊時,他們介紹說,在初建林場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由于場部四周空曠,無大樹遮風避雨,他們的帳篷、鑼鍋、衣物等經(jīng)常會被大風刮走,有幾次還被吹到山洼里,楊善洲老書記和職工們一起到山洼里,去找回那些被大風吹走的“家當”。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