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貢的自然人文之美
2021年7月24日,表妹約我們到高黎貢山半山腰的老楊家。
高黎貢山雄峙在潞江壩西岸,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yōu)勢,有植物和動物王國之稱,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它有一山顯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詩人形容它是“山無不飛峰,水無不怒石”。森林覆蓋率達90%,各種奇花異草、珍禽猛獸和諧相生。每到春天,木棉花、杜鵑花開得姹紫嫣紅,野生的重瓣茉莉清香四溢。山下花果山上雪,各種熱帶植物,如小??Х?、胡椒、草果、芒果、牛肚子果(菠蘿蜜)、龍眼、荔枝、香蕉、菠蘿、火龍果應有盡有。
從壩灣上山,到了半山腰的蒲滿哨,一棵幾百年的核桃枝繁葉茂,向人們昭示著歲月的滄桑和不朽的生命力。村口一座水泥紀念牌上,碑刻“蒲滿哨山莊”的落款是“趙正光題”。趙正光何許人也?《潞江鄉(xiāng)志》載:趙正光,男,漢族,1940年出生,潞江壩灣村下麻山社人。6歲在蒲滿哨小學讀書。至三年級時跟隨父親趙金榮、兄長趙正國出走緬甸,經(jīng)泰國、到臺灣省。在緬甸住過南坎、大芒、當陽等地。1956年參加國民黨軍隊,曾在臺灣總統(tǒng)府擔任警衛(wèi),上過軍校,在臺灣退役后從事經(jīng)商活動。
蒲滿哨一道鋼筋鐵門內是一座有些年代的住所,屋檐下掛著一塊直匾“趙正光故居”。據(jù)說原來還請人守著,后來就一鎖了之了。故居旁是一片禿杉樹林,一棵棵筆直挺拔。這里海拔高,屬潞江壩的冷涼區(qū)域,所以這里種的水果是梨樹、桃樹、李子樹。另外核桃也有大量種植。新中國成立后供電所在此駐扎,蓋了房子,毀了果樹。當?shù)卮髴糈w家在這里辦學,校舍就在趙正光故居內,請蒲滿哨人、曾是黃埔軍校學員的馬德沛任校長。馬德沛學識十分了得,單是書法,行草隸楷篆樣樣精通。后來他轉為公立教師,幾年前才歸真(他是回族),享年97歲。我還了解到,小小的蒲滿哨竟有兩個黃埔軍校的學員,馬德沛年輕時因上樹摘果子摔折了腿,不能上前線,就留在蒲滿哨教書,另一個上前線打日本鬼子去了。
這里的住戶口音都是騰沖腔,據(jù)說祖輩是從騰沖洞山一帶遷移來的。40多年前,因山區(qū)有諸多不便,政府號召他們全部到壩子居住,于是蒲滿哨村就冷落了。但雖然冷落了,還是有農戶在這里養(yǎng)黃山羊、養(yǎng)雞的,且有一定規(guī)模,養(yǎng)好了子女就拿下山去賣。養(yǎng)黃山羊的一圈有100多只,我們在路上遇見的就有三群?;钛蛞皇薪锞褪?5元,開車的師傅是潞江壩灣的當?shù)厝?。他說,這里水草豐饒,只要有人放牧,一群五、六十只的羊,只要有一定數(shù)量的母羊,一年就可以繁殖到100多只。所以在潞江壩,不管是居住在壩子上或山上的只要肯吃苦,收入都是十分可觀的。
我們從蒲滿哨便道下到一個叫董家田的小村子,一路上都是原農戶遺留的院落。我們去的這家有一個較大的四合院。大山里的四合院什么樣,我還真沒有見過。路很是難走,坑坑洼洼,一路顛簸,終于來到了這個四合院。四合院很簡陋,瓦屋面,但瓦是撒瓦,柱墩也一般,不是精心打磨過圓形的,而是很隨便的打磨過一下的長方體的。鑲院子的石頭打磨的倒是很平整光滑,房子是山區(qū)特有的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養(yǎng)豬、羊、牛、馬、騾子、毛驢、雞、鴨等家畜家禽?,F(xiàn)在因不住人房子都空閑著,掛著幾件衣物。倒是堂屋門兩側的鏤空雕花窗子很耐看。堂屋里有古老的家堂。家堂的正面墻上有兩張畫還是對聯(lián),被煙熏火燎得看不清楚是什么了。住戶說,民國時期有劍川的兩口子來這里找活干,男的腿有殘疾,在家雕窗花,打磨石頭。女的從箐底的河邊將石頭背上來,太吃得苦了。
我們轉到廚房。廚房上不很光滑的墻上掛著牛彎擔、撇索、腳碓、手磨、雙大鍋、雙大灶、古老的碗柜、米柜、筷籮。
現(xiàn)在當?shù)厝烁辉A耍X得山上的土地荒著挺可惜,于是抽空上山種豇豆。豇豆是懶莊稼,只要隔一段時間上山照料一下,最后去收獲就行了。山泉水倒是一家有幾股,不知疲倦地流淌著。當?shù)匾粋€開三輪摩托的農民,我們叫他郭師傅,他撿了幾個掉在地上的泡核桃用甘蔗刀劃開給我們吃,還砍了一節(jié)竹筒用來泡茶喝,一股竹子的清香味沁人心脾。
主人家早就有所準備,有三人上山打前站,鏟院子里的雜草、抹桌子、掃地。我忙著觀景、拍照,待我表妹一行上來,看到雞還是活的,用繩子捆了放在地上,當時已是下午兩點左右了,只好自己動手,現(xiàn)宰雞、擦鍋灶、碗筷,用鑼鍋在火塘上燜飯。到四點多才吃中午飯。
我看到老式的大門側面有槍眼,以抵御當時的土匪搶劫。古代和民國時期這部分潞江人生活在深山,安全還是沒有保障的。
《徐霞客游記》中載:又西二里,或渉山脊,或緣峰南,有數(shù)家當東行分脊間,是為蒲滿哨。蓋山脊至是分支東行。又突起稍高,其北又墜峽北下,其南是安撫司后峽之上流也。由此西望一尖鋒當西復起,其西北高脊排穹始為南渡大脊,所謂高黎貢山,土人訛為高良工山,蒙氏偕封為西岳者也。蒲滿哨位于東行的山脊分脊之間,在徐霞客來到時只有數(shù)戶人家。蒲滿哨的北面是峽谷,南門峽谷一直延伸到安撫司,西面有山峰,西北山峰就是主峰高黎貢山,當?shù)厝朔Q“高良工山”。
蒲滿哨在高黎貢山半山上,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哨卡。東漢設永昌郡后就有哨位設兵將40名,頭領姓張。
潞江壩居住的主要少數(shù)民族是傣族,故現(xiàn)稱潞江傣族鄉(xiāng)。“撣”是我國古代對傣族的稱呼。潞江壩西漢時期屬“撣國”;東漢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設置永昌郡后,撣國隸屬永昌郡管轄;唐朝屬“南詔政權”;宋代屬“大理政權”;元代屬金齒宣扶司柔遠路;明代屬潞江長官司和潞江安撫使司;清代承襲了明代的傳統(tǒng)政策,承認原來土司統(tǒng)治的合法化;民國時隸屬于“殖邊督辦”。土司先是曩氏,后為線氏。到新中國成立前,世襲至二十二代。
潞江政權明初為柔遠府,洪武十五年(1382)設潞江長官司,曩璧法為中央王朝正式任命的一世祖土司。朝廷頒發(fā)信符、銅印、金字紅牌。永樂年間,三世祖曩舊法到朝廷謝恩,貢象、馬及金銀珠寶,升為安撫司。朝廷問之:“從何處來,帶來什么?”翻譯回答道:“線”(傣語是寶石的意思)。從此朝廷在頒發(fā)潞江土司印信時就寫成“線氏土司”。由于翻譯出了點小問題,潞江原本的曩姓土司就改為線氏土司,第四任(世)潞江土司的名字就叫“線仆”,直到第22任末代土司以及后代都姓“線”,包括分布于緬甸、德宏盈江、梁河、芒市一帶的傣族線氏,都是從潞江缐氏家族分出去的。
潞江壩歷史悠久,自然風光優(yōu)美,少數(shù)民族眾多,民族風俗各異,高黎貢山和怒江流域獨特優(yōu)美自然風光確實迷人。是隆陽的重要經(jīng)濟區(qū)域,所以我們退休人員能在三伏天到那里游走一趟,雖然辛苦一些,但感覺很值。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錢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