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記殉職在騰沖防疫一線的老黨員文德維同志
不同的戰(zhàn)場一樣的初心 戰(zhàn)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追記殉職在騰沖防疫一線的老黨員文德維同志
本報特約記者 龔祖金 通訊員 沈祥貴 官智欽 屈曉麗 杜加從 寸玲敏 趙玉南
他的微信名叫“戰(zhàn)神”,而他只是一個普通人,一個黨齡34年的普通黨員,一名軍齡14年的老兵,一個工齡36年的基層公仆。他殉職在防疫一線的工作崗位上,生命定格在56歲?;仡櫵簧墓ぷ骱蛯W習,他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確實像一位“戰(zhàn)神”,更是一名真正的戰(zhàn)士。
他叫文德維,男,漢族,騰沖市蒲川鄉(xiāng)龍朝社區(qū)人。1965年3月生,1984年10月參加工作,198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84年10月至1998年10月,在云南省迪慶軍分區(qū)服役,轉(zhuǎn)業(yè)后分配到蒲川鄉(xiāng)農(nóng)業(yè)綜合服務中心工作,歷任蒲川鄉(xiāng)黨委委員、鄉(xiāng)農(nóng)業(yè)綜合服務中心高級工。他積極投身到集鎮(zhèn)管理、綜合執(zhí)法、搶險救災、脫貧攻堅等急難險重工作中,一輩子用行動和成績踐行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使命,用汗水和生命兌現(xiàn)了入黨的錚錚誓言。
他倒下的那一刻 手里還緊緊地握著體溫槍
2021年5月4日,這一天文德維起床格外早,早上6點多就騎上自行車,到19千米外的蒲川鄉(xiāng)米果社區(qū)高樓子疫情防控健康檢測點去值守。
自2020年9月以來,由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鄉(xiāng)黨委政府決定在米果社區(qū)高樓子增設日常健康檢測點,文德維就是該檢測點的組長。
“文德維同志無論大事小事都是盡心盡責地做,而且非常講原則,敢說敢做,不怕得罪人,讓他來負責健康檢測點,鄉(xiāng)里才放心。”分管健康檢測點工作的支部組織委員李玉唐說,“那里條件艱苦,需要一個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的同志才能勝任,第一個就想到點他的‘將’!”
“我是一名老兵,我是黨員我先上,我們一定會守好健康監(jiān)測點……”在接到值守任務后,文德維沒講任何條件,堅決服從組織決定,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
五一假期間,車輛比往常多,天氣異常悶熱。
和往常一樣,文德維兢兢業(yè)業(yè),盡職盡責的在崗值守,每經(jīng)過一輛車,每路過一個人,他都是第一個揮手攔下,掃碼、測體溫、信息登記,嚴格執(zhí)行疫情防控檢測點的每一項措施后再放行。
同事黃安祿說:“他始終是那種軍人作風,總會搬個小板凳到路邊認真地守著,無論是誰,就算是熟人,也會嚴格檢測登記。”對此,騰沖市駐村扶貧工作隊總隊長孟定雙深有感觸:“因為我負責全市健康檢測點的工作,和老文很熟悉,但每次來檢查工作,他都會叫我先量體溫。”
5月4日下午,下起了小雨。
17點30分左右,正在執(zhí)勤的文德維突然暈倒在地,同事們立即沖上去查看,在送往騰沖市人民醫(yī)院途中,文德維因搶救無效不幸逝世。
在暈倒送往醫(yī)院搶救前的最后時刻,他的手里還緊緊地握著體溫槍。
當天一起值守的輔警許有富哽咽著講述了他犧牲時的情景,“下午五點半左右,當時來了一輛車,他手里拿著體溫槍,正準備上去引導檢測登記時,沒走兩步突然就倒了下去,沒想這一倒就再也沒有起來。”
“干革命不是為了得到什么好處,而在于無私的奉獻。”這是文德維在日記中寫下的一句話,這也成了貫穿他一生的理想和信念。
文德維值守的檢測點是海拔1700多米的山區(qū),冬季風大霧濃,寒冷難熬;夏季卻無風多雨,酷熱難耐。風吹日曬的他,皮膚黝黑,嘴唇開裂,鬢角發(fā)白。過往車輛很多,值守的工作量很大,但他從來不叫一聲苦,不喊一聲累。
“他是一個特別能吃苦的人,默默奉獻、艱苦奮斗的老黃牛。值守期間,無論是晴天雨天,從不缺席,從不請假。”李玉唐說。
檢測點的同事寶自升回憶起當天的情景時潸然淚下,在和文德維生前聊天中,寶自升了解到:其實老文出門的當天早上,就已經(jīng)感覺到胸口不舒服了,但常年堅持鍛煉的他,身體一向很好,就大意了。身為組長的他想著大家都很辛苦了,不想麻煩別人代崗,就沒請假堅持來到了檢測點。他到了點上后,感覺到胸口還是不舒服,便自己到屋里躺著休息,但不大一會他又出來了,當時大家都勸他快去休息時,一向幽默樂觀的他說:“越躺著越到處犯毛病,值完這班崗,我再去檢查身體吧。”
李玉唐含著熱淚說:“后來我才知道,文叔當天早上已經(jīng)感覺到身體不適了,但就是這樣,他依然像往常值守時一樣,還將緊缺的物資用微信報給了我,讓鄉(xiāng)里盡快送上去。”
隨身攜帶的小喇叭 聲聲喊出為民情懷
5月5日,是文德維去世后的第一個蒲川街子天。那天集鎮(zhèn)上再沒有響起老文喇叭里喊話的聲音,只留下了猝不及防的告別。鄉(xiāng)親們都在傳遞著他猝然離世的噩耗,感念他們心目中這位好人的點點滴滴。
“他是主角,標配小喇叭”。2004年,文德維抽調(diào)到剛剛組建的鄉(xiāng)集鎮(zhèn)中隊工作,后又擔任了中隊長。從那時起,蒲川多了一位手持小喇叭,身穿制服敢管敢說的“街長”。
老文從此成了每個街子天的風景線,也落下了一個“文喇叭”的外號。他是蒲川鄉(xiāng)的“明星”人物,鄉(xiāng)親們不一定每個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但幾乎沒人不知道“文喇叭”;大伙兒不一定都認識歷任的書記鄉(xiāng)長,卻都認識蒲川有個黑臉無私、熱腸心善的“街長”。
以前,蒲川鄉(xiāng)的下甲集鎮(zhèn)的臟亂差現(xiàn)象非常突出,整個集鎮(zhèn)沒有一個公共廁所,群眾公共秩序意識不強,車輛亂停亂放,一到街天,集鎮(zhèn)上人車混雜,水泄不通。
這樣的集鎮(zhèn)怎么管?文德維給出的答案是靠“吼”。雷厲風行的他用小喇叭,一到街天,從早到晚,從街頭吼到街尾,來來回回規(guī)勸大家不要占道經(jīng)營和違規(guī)停放車輛。開始的時候,趕集的群眾很有意見,把狀告到時任鄉(xiāng)集鎮(zhèn)中隊中隊長馬興生那里,說“老文一天到晚在街上叫,這喇叭聲讓人煩躁,反感得很。”
然而,“吼”了一個月后,大家都感受到了變化,擺攤的攤點整齊了,車輛停放也規(guī)范了,甚至覺得老文的喇叭不響反而不習慣了。也就是從那時起,喇叭就成了文德維的標配,從集鎮(zhèn)中隊,到后來的執(zhí)法大隊,文德維從事蒲川鄉(xiāng)集鎮(zhèn)管理16年,他拿著喇叭吼了16年。甚至有蒲川鄉(xiāng)政府的同事說“是不是街天,只消(用)瞧瞧街子的十字路口文叔有沒有拿著喇叭就知道”,也有人說“他手持喇叭維護秩序,已是蒲川人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從群眾的不理解到理解,從集鎮(zhèn)面貌臟亂差到如今的井然有序,文德維都是大家公認的集鎮(zhèn)管理“主角”,沒有人干的時間比他長,也沒有人像他“吼”得出這樣的效果,“他不光吼,還主動幫車主找車位,不厭其煩地引導占道司機應該去哪里停車,跑前跑后指揮,往往累得滿身大汗”,在集鎮(zhèn)經(jīng)營飯館的葉欽達說,“集鎮(zhèn)能有今天的樣子,老文貢獻最大”。
管集鎮(zhèn)就是得罪人的事,如果不講究剛性的原則,鄉(xiāng)村集鎮(zhèn)根本就沒法管好。2017年,蒲川鄉(xiāng)清河農(nóng)貿(mào)交易市場剛剛開始征地動員工作,文德維與同事負責這一片區(qū)宣傳動員工作,一連幾天走家串戶宣傳都沒有效果,工作也很被動,這時,文德維一拍大腿說道:“我?guī)е銈兿葟奈矣H戚家動員,撕開一個突破口就好開展工作了。”于是大家就到他小舅子家、姨父家、外侄家開始做工作,見沒有起色,文德維就把這幾家親戚集中在一起,怒斥道:“你們都是我的親人,我端著國家的飯碗,你們不支持我的工作,就是砸國家的飯碗,砸我的飯碗!”親戚們體諒他的難處,最后都帶頭簽字同意征地了。開了好頭,難題隨之迎刃而解。
“我不圖升官發(fā)財,我不圖收入高低,我只要一個為人民服務的崗位”,這是文德維生前的一次競崗演說。蒲川鄉(xiāng)下甲社區(qū)黨總支書記葉超龍回憶起競崗情景時說,“文德維是一個要剛他就剛,要柔他也柔,剛?cè)嵯酀囊粋€人”。
而文德維“剛”背后的“柔”就是他對鄉(xiāng)親們的用心、暖心。
蒲川鄉(xiāng)2005年開始征收衛(wèi)生費。考慮到群眾的接受程度,文德維把工作做得很細致,每家每戶都一一按照實際情況進行量化。有一次,收衛(wèi)生費時,在對賬時發(fā)現(xiàn)少了40元錢。當時的領(lǐng)導安慰他說,40元錢不用太在意了,靈活處理一下吧。但文德維最后還是自己掏腰包把錢補齊了,文德維的家庭負擔很重,當時的工資只是600元,歷來生活儉樸的他卻不想要這樣的靈活,堅持了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則。
2020年,為了防控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需要,鄉(xiāng)政府發(fā)布通告,暫時取締趕集、農(nóng)村紅白喜事等人員密集活動。當時鄉(xiāng)政府正式發(fā)文后,除了將通告張貼在集鎮(zhèn),各村(社區(qū))等場所,還通過微信等方式進行傳播。但是文德維還是不放心,他就給經(jīng)常來趕集的攤販們一個一個打電話,通知他們暫時封市。年輕的同事們這才知道他平日里已經(jīng)記下那么多攤販的電話,不愧是粗中有細的“老文叔”。佩服之余,有人勸他,“這么做沒必要,這么多途徑都發(fā)公告了,大家能知道”??晌牡戮S不這么認為,他說,“村里不少老人不會用微信,也不識字,帶著貨物山遙路遠地來賣,不是讓人家白跑一趟嗎?”
“剛”和“柔”在文德維身上不再是一對矛盾體,而是相融共生出一種可貴的信任感。他的“剛”化作保家衛(wèi)國、守護市場秩序、疫情防控時的銅墻鐵壁,而他的“柔”則融入蒲川的青山綠水,大街小巷,以及百姓的心里。
終年騎行自行車 二十余載奔波于初心之路
文德維轉(zhuǎn)業(yè)到蒲川工作的這幾十年中,每天都是騎自行車上下班。走村入戶時,也是騎自行車,始終保持!為了節(jié)約家庭開支,也為了鍛煉身體,始終沒有買轎車,甚至摩托車都沒有一輛,長期騎著一輛紅色的自行車出行。自行車也是老文的標配。
“遇到什么困難,找他就對了!他騎著單車來看我們的次數(shù)多得數(shù)不清。”文德維掛鉤的龍朝社區(qū)建檔立卡貧困戶楊所枝說。楊所枝原本有個幸福的家庭。然而多年前丈夫突遇車禍,而自己身患乳腺癌,欠下醫(yī)藥費十多萬,致使生活陷入困境。文德維掛鉤她家后,不但幫她家拆除危房,補齊住房短板,還隔三岔五地上她家去聊天,疏通心理。然而,最讓楊所枝觸動的,還是文德維對困難的家庭,一點都不拿架子,從來都是以禮相待。她說:“我們以前的房子只是一個框架,住的房間都沒有裝修,只是扯一張油布擋著在里面睡。老文說那怎么行,過后就逐步幫我們解決。”文德維還給楊所枝爭取了一個公益性崗位,給村里做村莊保潔。同時鼓勵、幫助楊所枝的孩子出門打工。每逢楊所枝一家謝他的時候,他總說:“都是自家人。”
“這幾年開展扶貧‘掛包幫’‘轉(zhuǎn)走訪’工作,文叔的掛包戶從2016年的2戶,經(jīng)過三次調(diào)整變成了5戶,每次調(diào)整的時候打電話給他,他都說‘不怕不怕,我們當兵人出身呢就是以服從為天職,一切聽從黨委政府安排,我騎車多跑幾趟就是了。’”蒲川鄉(xiāng)黨委書記段其孝說。
在集鎮(zhèn)居民的眼睛里,文德維的工作不輕松,常常見到的不是他穿制服拿喇叭奔走呼叫、汗流浹背的身影,就是蹬著自行車跑出跑進的奔波忙碌。
“文叔走后,我兩天都沒睡著,腦海里一直是他這幾年騎著自行車來幫我的畫面。”楊敬芹說,“最苦最難的時候,都是文叔幫我想辦法度過的。”
幾年前,外出打工的楊敬芹夫妻倆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但是苦于創(chuàng)業(yè)貸款無人擔保,楊敬芹求助多人無果后找到了文德維。沒有想到,原本經(jīng)濟并不充裕,還供養(yǎng)著兩個學生的文德維毫不猶疑地為她擔保貸款。拿到5萬元錢的創(chuàng)業(yè)貸款后,楊敬芹喜極而泣。楊敬芹一路走來坎坎坷坷,但在文德維的幫助下,先做包谷買賣,然后在集鎮(zhèn)上開了一個商鋪,再后來開始養(yǎng)豬,因為利潤不高,而沒有太多的資金墊付成本,楊敬芹幾度想要放棄。文德維告訴她:“人在任何時候,欠點錢不怕,只要不懶不賭,都是能邁過去的。”
現(xiàn)如今,楊敬芹一家的生活漸漸好轉(zhuǎn),還蓋起了新房,生意也越做越好。她說,這幾年來,文叔騎著單車一趟趟地往我家趕,幫助解決了許多問題,一直是她的精神靠山。
寒來暑往,幾度春秋,蒲川的群眾經(jīng)常會看到騎著紅色自行車的文德維風里來雨里去的身影。
“我就是干這個的。”2016年正是群眾交售烤煙的時候,有一天雨下得特別大,煙點附近的下水道堵了,水快漫過人的小腿。早上7點左右,騎著自行車的文德維路過這里,他二話沒說,把自行車一靠,冒著雨徒手就去掏那些堵著的垃圾,在煙點交煙的群眾都喊:“老文,來避避雨,一把年紀了風里來雨里去的,這么辛苦干什么?”他呵呵一笑:“我不就是干這個的嘛,交煙的人那么多,水落下去了,大家都好走。”
一個人把小事做到極致,平凡就成了偉大。
鄉(xiāng)政府距米果社區(qū)高樓子檢測點約19千米,由于路途遙遠,鄉(xiāng)里給檢測點值守的工作人員專門安排了一輛車供他們往返使用,但文德維卻為了不更多占用鄉(xiāng)里的公共資源,從不乘坐公車到檢測點值班。他說:“我又不是干什么急事大事就不用公車了。”
在值守期間,他每次都騎著那輛紅色的自行車提前十分鐘到檢測點與上一班的工作人員進行交接,就算雨天也只是穿了件雨衣。
一輛自行車,一件雨衣,陪伴文德維堅守崗位到了最后。
5月5日中午,當記者來到米果高樓子健康監(jiān)測點實地探訪的時候,文德維的紅色自行車還靜靜地躺在監(jiān)測點的臨時車棚里,等待主人下班回家。可是文德維永遠也不能騎上他心愛的自行車回家了。他的生命永遠地獻給了他熱愛了一生的事業(yè)。
常記常新的日記本 字里行間盡顯忠誠擔當
在文德維的小書房里,至今仍懸掛著毛主席相片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清水司莫拉的合影照,而一旁則是懸掛著他生前用過的槍套、勛章及一枚拆了炸藥的破舊手榴彈。
翻看文德維留下的十幾本讀書筆記、日記本及閱讀過的部分書籍,從這些泛黃的本子中,在這些勾勾畫畫的墨跡里,一個酷愛學習的形象躍然紙上。只有初中學歷的文德維文化水平不高,卻從年輕時就堅持努力學習,拼命地彌補自己的短板,以適應不同崗位的工作。不同時期的筆記本清晰地透露出文德維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過程。有寫日記習慣的老文,字里行間更是真實地反映著老文一生為國為民努力工作的家國情懷,讀來不禁令人悄然生敬。
早在1986年10月,入伍兩年的他積極要求進步,已是一名中國共產(chǎn)黨預備黨員。當時就在日記本里發(fā)下這樣的宏愿:“面對祖國經(jīng)濟科技暫時落后的狀態(tài),作為中華兒女,唉聲嘆氣,怨天尤人,是不足取的,正確的態(tài)度是發(fā)憤圖強,干!用自己的雙手去改變落后的面貌。”
從那一刻起,老文一生都在踐行自己的這個誓言!并在后來的日記里寫道:自己認定的事就一定要干到底!干革命,干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只要能干出成績!
1990年5月,在部隊里表現(xiàn)優(yōu)異的他已轉(zhuǎn)為了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志愿兵,興高采烈的他卻在日記里寫下這樣的文字:轉(zhuǎn)為志愿兵我很高興但不是最終目標,為祖國和人民的安寧和富強做貢獻,為國為民才是我的理想,國富民安是我人生的目的!
1991年1月又寫道:我能有今天的一切,是黨,是祖國,是人民給予我的,而我為黨為人民做的還很少很少,經(jīng)(今)后我要像雷鋒同志那樣,一切為了黨、人民、祖國而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一個雷鋒式的解放軍戰(zhàn)士。
言為心聲!多年以后,已是一名成熟的共產(chǎn)黨員的老文更是寫下這樣的話,“共產(chǎn)黨人應該是:鞠躬盡瘁,死爾(而)后于(已)”。力透紙背的文字特意加黑加粗,短短的15字還出現(xiàn)了3個別字,后又涂改糾正。但這是一個共產(chǎn)黨員發(fā)出的錚錚誓言,絲毫不貶損老文對黨的忠誠和擔當!讀到此,令人心頭一震,感佩萬千!沒想到……
而在近幾年他的《蒲川鄉(xiāng)“四群”教育工作民情日記本》和《蒲川鄉(xiāng)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工作手冊》里,則讀到兩則這樣的記述。
——2012年5月18日,星期五,晴。今天天氣太熱,氣溫太高,來到米果村煙(地),走了一圈,滿身大汗。煙葉長勢很好,機耕路進度也很快,栽秧前完工不成問題。到今天為止。全村共烤煙葉26窯,烤出來的煙葉成色都很好。
——2012年7月15日,星期日,大雨。今天我們一行4人到米果村進行低保戶入戶調(diào)查,一共調(diào)查了40多戶,效果很好。調(diào)查完后,每家戶主都認真地撿(簽)了名字。
樸實的文字,記述的只有工作的進展,完成工作的輕松喜悅,由衷地為群眾豐收的叫好,不叫苦不喊累,這就是一個基層干部日常工作的真實寫照。它透露給人們一個強烈的信號:不管晴天大雨,無論周末假日,也不管工作量有多大,心里始終裝著掛鉤村群眾生活冷暖,牽掛著百姓生產(chǎn)增收的老文,就這樣一直走在為人民服務的路上。
類似這樣的記述不勝枚舉,字里行間無不流淌著一名基層公仆為國為民的赤子情懷和無私奉獻,宣示著一個共產(chǎn)黨員感恩報國的拳拳忠心與實際行動。
你把群眾舉過頭頂 群眾就會把你放在心上
“老文叔”走了,趕集日的大喇叭里再也聽不到他親切而又幽默的聲音,村莊的道路上再也看不到他奮力蹬著自行車前行,執(zhí)勤點再也看不到他堅毅的身影……但他卻永遠地活在了鄉(xiāng)親們和同事們的心里。
誠如文德維摘錄的名言警句所言:生命對人類來說很短促,我們只有通過美德才能將生命的價值永存于遼遠的后世。這是他理解并認同的生命價值觀。他永遠不會知道,他一生踐行孜孜以求的這種價值觀,留給人們的是無盡的思念和遼遠的緬懷。
網(wǎng)友上善若水留言:他是新時代共產(chǎn)黨人的光輝典范;履職盡責、無私奉獻的杰出代表;疫情防控斗爭中沖鋒在前的一線楷模;黨史學習教育中涌現(xiàn)出的先進典型。文德維同志一路走好!
網(wǎng)友林溪留言:老文,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身材魁梧,黑臉大胡子,外表挺兇令人生怕!與他相處的一年多時光里,讓我重新認識了他。“為民、務實、清廉、忠誠、干凈”是他的真實寫照。黑臉的背后是光明磊落,“兇神惡煞”面孔的背后是暖心的服務;老文有三寶:單車、喇叭和制服。下甲到清河到卡點,他單車出行了大半輩子,他手持喇叭維護秩序已是蒲川人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總羨慕他有穿不完的制服,其實是脫不下的責任!無論街天還是日常,有事找老文——妥,聊天找老文——樂,做事學老文——穩(wěn),生活學老文——和!老文的突然遠去,給我們帶來了諸多的不習慣,但會讓更多的人懷念他,也必將激勵更多后來者堅守初心不懈奮斗!
這是蒲川鄉(xiāng)民眾發(fā)自肺腑的深情告白和深切緬懷,也是對文德維同志優(yōu)秀品質(zhì)的一個準確生動詮釋和注腳!
5月5日,蒲川鄉(xiāng)黨委政府追授文德維同志為“蒲川鄉(xiāng)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號召全鄉(xiāng)黨員干部向他學習。
5月8日,云南省委政府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lǐng)導小組指揮部發(fā)來唁電,致以深切哀悼,并向其家屬表示親切慰問。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錢秀英